国宝沉浮: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


摄影422 阅8 评

前言

“国宝沉浮: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”正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,观众可一睹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84件珍贵文物,涵盖圆明园兽首、商周青铜器和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等,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。展期为6月8日至9月1日。

CRnall_20240608_102445751.jpg

聚首盛世

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,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,园中大量珍宝被焚毁掠夺,自此十二生肖铜兽首流散海外,经历损坏、转卖,漂泊于世界各地。2000年至今,通过官方和民间多方追索,牛首、猴首、虎首、猪首、马首、鼠首、兔首等七尊兽首通过拍卖、捐献等方式回归祖国,其余五尊兽首目前仍下落未明。

CRnall_20240608_102850921.jpg

牛首,牛首在造型上具有典型的西方风格,双角弯曲向前,威风凛凛,如同西班牙斗牛模样。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水牛和黄牛与之不同,它们的牛角大多向上或向后,更多是性情温驯、吃苦耐劳的模样。
CRnall_20240608_105919286.jpg

虎首,似熊似狮,额头上能看到写一个王字。本次特展中,展出牛首、猴首、虎首、猪首等四尊兽首文物原件,均为国家一级文物,以及马首、鼠首、兔首等三尊兽首仿制件。
CRnall_20240608_110301623.jpg

猴首,双眼圆瞪,直视前方,嘴巴微张,面庞呈桃形,造型简洁且样式化,像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家之手,如“美猴王”的形象,相比其他兽首中国味要更浓。
CRnall_20240608_110624078.jpg

CRnall_20240608_110714329.jpg

猪首,猪首不同于其他兽首,眼脸放松,双耳上的起伏和皮肤上的皱褶使得造型更为自然;而嘴角微微上扬,神情安然自若,又显示出拟人化的特征。
CRnall_20240608_111101754.jpg

马首(仿制品),马首的毛发表现得最丰富,顶部的鬃毛曲线流畅,纤毫毕现。毛基本分为三组,左右两边各一组,中问部分为一组,处理方式按照西方艺术的习惯,呈现出随风摆动的飘逸感。
CRnall_20240608_110514247.jpg

十二生肖铜兽首,本是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前十二生肖兽首水力钟喷泉的主要构件,每昼夜十二个时辰,每一个兽首对应一个时辰喷水报时。它将东方的时辰和生肖,与西方的喷泉和计时相结合,是清盛期中西方文化交融以及高超工艺技术的代表。

吉金耀采

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。由于新制作的铜器色呈金黄,古人称之为“金”,又以祭祀为吉礼,故称之为“吉金”。清末后,大量青铜器流失海外,近年一些珍贵器物虽成功返还,但回流过程中经历了鲜为人知的曲折和磨难。

左:西周神面卣,卣的器盖与器身两面皆为神面,头有双角,双睛圆鼓,吡出两颗獠牙,威猛之中略带笑意。盖器同铭,无作器者名;右:西周凤鸟尊,通体为昂首挺立的风鸟,头顶花蕾状高冠,勾喙前伸,长尾披垂。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盖,盖上挺立一只小凤鸟。

CRnall_20240608_111414034.jpg

西周立兔形典尊,该尊通体作立兔形。兔三豁嘴,四趾,大耳,短尾。其双目圆睁,两耳高耸,作惊起欲奔状,相栩如生。
CRnall_20240608_112411932.jpg

东汉细线纹博山炉,炉体呈盂形,饰云气纹。云气间镂出细缝隙,备燃香时进气之用。一侧附小环钮,以系结炉盖。盖作回尖锥形,下缘饰三角纹带,其上则流云缭绕,山峦重叠,并于峰壑间辟出烟孔。盖巅立一鸟,当为天鸡或凤之凰属。炉柱上部为背生双翼的羽人,跪坐在环绕四辟邪的基座上。

CRnall_20240608_104413379.jpg

西周遂公盨,盖已经缺失,底部有98字铭文,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,弥足珍贵。

左:商代庚爵,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,经常在影视作品里面看到;右:商代夷觚,圈足内铸出阴文族名文字“夷”。

CRnall_20240608_111619896.jpg

力与礼的象征,九鼎八簋,右一是昌邑食官鼎。列鼎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贵族等级的标志,天子用九鼎,诸侯用七鼎,大夫用五鼎。
CRnall_20240608_111806277.jpg

右一:西周有盖叔丰簋。簋(guǐ),其本意为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,它和鼎配合使用。
CRnall_20240608_112206831.jpg

战国嵌铜鸟首提梁盉,也是古代酒器。
CRnall_20240608_112228501.jpg

商兽面纹铙,梯形纹饰区饰兽面纹,周围不施地纹。
CRnall_20240608_112302501.jpg

西周云纹钟,钟体的钲、篆、枚间界格为突起的粗阳线,间饰对称的三角形云纹。

妙相重光

佛教造像是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体现。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,在政权混乱、江山易迭的年代,却出现了艺术的高峰。作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军事重镇,青州地区受到南北文化的共同影响,其佛教造像因鲜明的时代和地域风格而闻名于世。经搜求和抢救,一批工艺精巧、造型考究的北魏晚期至北齐的石质佛教造像得以回归并向公众展示。

CRnall_20240608_113401170.jpg

贴金彩绘佛三尊造像,一佛二菩萨背屏式,北魏至东魏,佛像以背屏式高浮雕为主,一佛二胁侍菩萨的组合形成主流。佛像居中,形体稍大,左右两侧胁侍菩萨形体小于主尊佛像。

结尾

CRnall_20240608_120127120.jpg

CRnall_20240608_115951180.jpg

最后欣赏了平陆运河影像照片展,它记录了沿河的人文、自然风光等。留言簿上大家都期待能带来新的机遇,开启新征途。

最后更新 2024-06-09
评论 ( 8 )
隐私评论
  1. 只要强大了,慢慢就都回来了

    2024-06-13 09:34陕西省西安市回复
    1. 蓝河 博主
      @和和

      现在很多收藏品都是拍卖回来,期待另一种回来的方式。

      2024-06-13 17:37广西南宁市回复
  2. 有眼福呀!遗憾太多东西还在别人手里!

    2024-06-11 13:43广东省东莞市回复
    1. 蓝河 博主
      @粽叶加米

      是的,所以收藏品回归还需要不断努力。

      2024-06-11 17:04广西回复
  3. 十二兽首貌似是个老外主导设计的。

    2024-06-10 10:44河南省漯河市回复
    1. 蓝河 博主
      @网友小宋

      对的,有人比喻就是个水龙头,但为文物回归做努力是值得的。

      2024-06-10 15:31广西回复
  4. 真的是很伤心,身首分离。感谢保利,感谢赌王。

    2024-06-10 09:21福建省宁德市回复
    1. 蓝河 博主
      @湘铭呀!

      太多了,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就有23,000件(套)

      2024-06-10 15:26广西回复
CC BY-NC-ND 4.0 DE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