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昨天饭后,父亲与老师(律师)沟通寻求帮助,在我们那边称呼律师为老师,我也追问关于这场交通事故的处理。父亲描述:在交警支队查询监控时,明确可以视频监控和截图看出,是由于对方的失误,骑着电动车冲撞到父亲的电动车,导致摔倒,父亲觉得无所谓,大意离开,被当成了逃逸担主责。
事后对方去医院治疗,也寻求上了交警帮助,去年的交通事故到如今下达了结论,父亲无奈听着交警的回复:“谁叫你逃逸,你算主责...”。父亲这才饭后寻求帮助,要求也简单,主责我不认,次责我接受。
我问父亲当时你怎么离开了,他说哎:“自己文化程度较低、法律意识淡薄,对方主动撞我,受伤了,认为只是轻微碰撞没大事所以才离开,毕竟是对方的失误,没想到当了主责”。
父亲在南宁工作了20多年,每天工作回家都是电动车通勤,我自认为他在市区骑电动车很了解,这才继续询问之前的一件事,由于对方电动车冲撞父亲,父亲摔倒后,对方看了一眼就离开了,父亲报警追查,得知深入追究交通责任需要一定的费用。费用的部分我可以暂时可以理解为:
鉴定费用:为了更准确地认定事故责任,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业鉴定。例如,对车辆的速度鉴定、刹车性能鉴定、痕迹鉴定等,以确定事故发生时双方车辆的状态和碰撞情况等。这些鉴定机构提供服务是要收取费用的,根据鉴定项目和复杂程度不同,费用也有所差异。
通过上述内容我可以理解为,当时我父亲没有支付鉴定费用,没有进一步追究交通事故责任,导致不了了之。父亲:“以前可不是这样的,变了。” 我不知道他说的变了是什么,但我此时知道:
无论主观认为事故多么轻微,也无论自认为责任在谁,都需要第一时间报警,留在事故发生地,等待交警人员的处理后,方可离开。
虽然这可能会耽误一天的时间,但说不准事后的麻烦可就不止一天,要始终保持对法律程序和事故处理流程的敬畏之心。
最后更新 2025-03-25
← 逛南宁人民公园
没有下一篇了
希望有较好的解决结果……
@土木坛子看父亲想争取一下的,但规矩就是要求事故双方互相救助,父亲在这方面确实有错误,只能说不同的情况划分的责任不一样,等待后续了。
在交通事故中事故的 责任方 未履行法定义务,擅自离开事故现场 叫 肇事逃逸。重点是事故“责任方”,另外就算是有责任也有责任大小划分,不可能是你父亲的全责。(一般此类交通事故会划分大小责任),对于事故通知书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,过程中收集证据。行政复议无果可提起诉讼。
@Vei感谢分享,后面我也是了解法定义务,最主要的出发点是规定要求事故双方互相救助。
被撞了是逃逸?撞人的告被撞的?我没理解错了,这个世界这么颠嘛?反告他,这种事情别怕,越是怕越和你来劲。
@Jeffer.Z所以说我父亲不服,别人撞了我父亲,父亲被定义为逃逸,说不过去呀。
对方都已经离开了才报警,这算个啥...难以理解。我觉得可以提起复议。
@沉沦现在就等下一步见面沟通,因为对方住院,所以对方意愿很强。
当时俩人没有交流吗?
@老何不清楚了,父亲一直吐槽责任,没细问。
对方有没有闯红灯的行为呢?我平时路上走路、骑自行车,最讨厌闯红灯的人。
@Mcenahle闯红灯这就没细问了。我们这里还好,礼让行人还是多一些。
以前和现在不一样了,不积极一些会吃亏。
@粽叶加米有些东西还是要靠自己争取,不表达出来,没人知道。
咨询下律师,看走司法程序胜率如何,如果有一半把握的话就走法律程序,让老爷子心理舒服着,要不就是个结。
@夜未央是的,现在就等通知了,还没定下日期,能解决就很好。